比色計、分光光度計、酶標儀的維修與保養 一、分光光度計的原理 72G、721、751、754等類型的分光光度計盡管功能、外觀和結構各不相同,但都是按照朗伯比爾定律設計的。因此,其工作原理和結構基本相同。它們主要由光源、單色器、狹縫、比色池、光電轉換和數字顯示器組成。 分光光度計的工作過程如下:光線通過狹縫或準直透鏡到達單色器。單色器可以是棱鏡或光柵,一些簡單的儀器也可以是濾光片。在這里,光被分解成連續的色帶,或被過濾成具有一定帶寬的單色光。 狹縫的作用是在連續的色帶上截取一小段光譜,因此狹縫的大小或單色器的位置會影響單色光的純度或帶的寬度。光通過比色池后,被導向半導體光電池、光電管或光電倍增管,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微弱的電信號經放大、數字化處理后送至顯示器顯示. 2、更換光源燈 大多數光度計的光源是6V或12V、10W或30W的溴鎢燈,紫外線燈應加氘燈。這些光源使用一段時間后會老化,表現為亮度下降。此時應更換相同電壓、瓦數、形狀的燈泡,不得將儀器的透光率(T)調至100%。 由于每個燈泡的幾何尺寸不可能*相同,更換時需要調整燈泡的位置。氘燈的更換與溴鎢燈的更換不同。必須將卡紙放在入射光處,并調整燈的位置,使圓形光斑最亮,最亮并位于中心。 每次更換燈泡后都需要進行波長校正。可見光部分在529nm用鐠釹玻璃濾光片校正,吸收峰在5-10nm內校正。吸收指示的最大點是實際波長529nm,還需要實際波長刻度。在儀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波長修正后,必須測試新光源的穩定性。 方法是在比色皿架中間插入過濾器,預熱機器30分鐘,然后每隔一段時間連續讀數,觀察讀數變化是否符合儀器出廠標準。如果讀數重復性較差,則更換燈泡并重復上述工作。紫外光的方法與可見光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486.0nm和656.1nm處使用了氘燈的特征譜線進行校準。 先將波長調至接近待測波長,再透射光將透光率(T)調整到50%后,慢慢增加或減少波長,同時觀察透光率的變化。被測波長附近的最高透光率是正確的波長位置。更換燈泡時一定要特別注意戴上棉手套,以免指紋沾染燈泡表面,影響燈泡亮度。 3、更換光電元件 光電元件通電時,暴露在強光下,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壞。這是因為過度的光子激發導致光電極表面過多的電子逃逸并加速光電極老化造成的。因此,更換各類光電元件時,不得帶電進行,并應避免強光直射。 ——一般情況下,光電元件安裝在密封良好的黑匣子內,可以防止受潮和雜散光。但其輸出阻抗很高,遇潮會漏電,導致電路不穩定,儀器無法正常工作。因此,更換光電元件時,要注意防潮。電真空等光電元件較為脆弱,不適合長期存放。最好現在購買并立即使用它們。如需保留,請注意避光避潮。 |